-
Posted by Bruson Admin
-
Apple 週一在聖何塞舉行了一年一度的全球開發者大會 (WWDC),並向我們展示了許多新東西,包括 Mac Pro 和 Pro Display XDR、具有深色模式的 iOS 13、MacOS Catalina 和操作系統用於名為 iPadOS 的 iPad。 黑暗模式可能是最令人期待的單一變化,也是蘋果自 iOS 7 引入當前軟件設計以來對 iOS 所做的最大的視覺更新,iOS 13 終於提供了真正的全系統暗模式。新的滑動鍵盤雖然 Apple 多年來一直在 iOS 上提供對第三方鍵盤的支持,但它正在更新自己的默認鍵盤具有一項新功能:一個輕掃功能,對於多年來使用 SwiftKey、Swype 或 Gboard 的任何人來說都應該很熟悉,Apple 稱之為“Quick Path”鍵盤。這不是一個巨大的升級,但很高興看到 Apple 終於與時俱進。提醒更新已久,Apple 正在完全重做提醒應用在 iOS 13 中,添加了新的“今天”、“已安排”、“已標記”和“全部”過濾選項,用於對您的任務進行排序,以及全新的視覺外觀。 Apple 還在此處推動大型 AI 集成 - 您可以輸入,提醒會自動建議您何時需要提醒,並且當您在消息中打開他們的線程時,您將能夠標記聯繫人並收到提醒。自 iOS 原始版本以來一直是舊的擬物化 iOS 設計中流砥柱的奇怪的紙狀紋理也消失了。更新到 Apple MAIL、NOTES 和SAFARIApple 還在 iOS 13 上調整了一些核心應用程序。Apple Mail 將獲得新的桌面格式。 Safari...
Read More
Apple 在昨天的紐約活動中宣布了重新設計的 2018 iPad Pro,其中包括全新的 MacBook Air、Mac Mini。 新款 iPad Pro 添加了面容 ID,摒棄了主頁按鈕,並採用了無邊框的 Liquid Retina 顯示屏,使其與 iPhone X 更加一致。 新款 iPad Pro 更薄,厚度僅為 5.9 毫米。它們將提供深空灰色和銀色版本。金色不是 2018 款 iPad Pro 的選項。 Apple 的 Mac 業務現在擁有 1 億台活躍設備。新款 MacBook Air 比之前的產品輕 25%,現在重 2.75 磅。熟悉的鋁製邊框已被移除,以獲得更時尚的邊框。據 Apple 稱,其底座首次由 100% 再生鋁製成,有助於將計算機的碳足跡減少 50%。 這就是 Apple 所說的“有史以來最環保的 Mac”,同時藉鑑了深受喜愛的設計,包括對其外觀的全面改造。 新款 MacBook Air 配備高分辨率 Retina 顯示屏——解決了其最大的缺點——以及兩個 USB-C 端口和一個耳機插孔。新顯示器的邊框窄了 50%,“色彩更多”了...
Read More
為準確傳達Zikko的理念,迎合Zikko的發展定位,公司自2012年7月23日起正式使用全新品牌標識系統。 Zikko將更加註重簡潔、時尚、個性等元素。以數字情感為口號,為科技帶來的體驗,以及Zikko即將推出的新品增添一定的個性、支持甚至樂趣。
隨時隨地,ZiKKO豐富您的產品體驗,讓您享受品質生活!
提示:如果經銷商和零售商的任何印刷品等涉及VI,請更新。
特此通知!
Zikko (HK)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2012 年 7 月 23 日
Read More
尊敬的先生/女士,
你好。
我司將於2012年8月2日至5日在中國國家會議中心(CNCC)參加Macworld Asia(蘋果產業鏈大會)。在此期間,我們將展出我們最新系列的產品。特此誠摯邀請您參觀我們的展位,祝您好運。
日期:2012年8月2日~5日。
地點:中國國家會議中心 (CNCC)
展位號:A130
Read More
北京時間2018年9月13日,在美國舉行的“蘋果2018秋季發布會”迎來了蘋果旗艦新機——iPhone X。此外,發布會還推出了iPhone 8、iPhone 8 Plus、蘋果Watch Series 3、Apple TV等新品,絕對給用戶帶來了一場大飽眼福。
iPhone 8 / iPhone 8 Plus
顏色包括銀色、金色和黑色,4.7 英寸和 5.5 英寸屏幕。
當然,iPhone 8 也支持使用 Qi 無線充電標準的無線充電,這意味著如果你有其他無線充電設備,你不需要為 iPhone 購買單獨的充電器,但充電底座應單獨購買。
iPhoneX
iPhone X只有深灰色、銀色兩種顏色,表面和背面均為玻璃設計,屏幕分辨率為2436x1125,PPI 458,屏幕尺寸5.8英寸,採用OLED顯示屏。
當然,iPhone X也是支持無線充電的,蘋果自帶的無線充電底座也可以同時給多台設備充電,非常人性化和人性化。
Read More